馬士基上半年業績非常強勁
馬士基公布2025年二季度未經審計的財報。報告顯示,得益于碼頭業務的持續強勁、海運業務載箱量的增長以及物流業務盈利能力的提高,馬士基二季度業績非常強勁,營收增長2.8%,息稅前利潤(EBIT)達到8.45億美元,同比下降12.3%。與此同時,鑒于北美以外更具彈性的市場需求,馬士基上調了2025年全年業績指引。
具體而言,2025年二季度,馬士基實現營業收入131.3億美元,同比增長2.8%;息稅折舊攤銷前利潤(EBITDA)為23.0億美元,同比增長7.2%;EBIT為8.45億美元,同比下降12.3%,EBIT利潤率為6.4%;凈利潤達到6.4億美元,同比下降23.3%。
特別值得一提的是,馬士基2025年上半年各項指標均實現同比大幅增長,表現非常強勁。
2025年上半年,馬士基實現營業收入264.5億美元,同比增長5.3%;EBITDA為50.1億美元,同比增長34.1%;EBIT為21.0億美元,同比增長84.0%,EBIT利潤率為7.9%;上半年凈利潤達到18.5億美元,同比增長77.3%。
馬士基首席執行官柯文勝先生(Vincent Clerc)表示,“馬士基上半年表現強勁,這得益于對運營改進計劃的持續跟進和‘雙子星’合作的成功部署。新的東西方網絡正在提高準班率,并打造新的行業標準。這一直是馬士基海運業務量增加和穩健交付的關鍵驅動力。盡管全球貿易存在市場波動和不確定性,但需求仍然具有彈性,馬士基繼續以快速和靈活的方式做出回應。當客戶應對這些復雜的挑戰時,馬士基仍然致力于幫助他們建立更強大、適應性更強的供應鏈,確保他們不僅準備好應對天氣中斷,而且準備好在其中成長。”
具體而言,2025年二季度,馬士基集裝箱海運業務實現營收85.7億美元,EBITDA為14.4億美元,EBIT為2.3億美元,EBIT利潤率為2.7%。
2025年二季度載箱量達到323.0萬FFE,同比增長4.2%;平均運費2259美元/FFE,同比下降9.6%。
與此同時,“雙子星”網絡在6月份成功分階段全面投入運營,并實現了準班率超90%的目標。
2025年二季度,物流和服務業營收達到36.7億美元;EBITDA達到4.2億美元,EBIT達到1.8億美元,EBIT利潤率為4.8%,高于去年同期的3.5%,這主要得益于成本紀律和生產力的提高。
碼頭業務二季度業績強勁,銷量和收入均創歷史新高。貨量增長了9.9%,這得益于“雙子星”合作的成功分階段實施,為碼頭業務增加了更多的載箱量。EBIT增長31%,達到4.6億美元,主要得益于強勁的運營和合資企業業績。
上調2025年全年業績指引
鑒于北美以外更具彈性的市場需求,馬士基上調了2025年全年財務業績指引。馬士基將實際EBITDA從此前的60-90億美元上調至80-95億美元、實際EBIT 從0-30億美元上調至20-35億美元。預計自由現金流(FCF) 為負10億美元。2025-2026 年,預計資本支出為100-110億美元。
鑒于鑒于北美以外更具彈性的市場需求,全球集裝箱市場增長已被修正為2%至4%。馬士基預計紅海導致的繞航將在今年剩余時間持續。
業績影響因素
馬士基2025年的財務業績受到宏觀經濟、燃油價格、運價等不確定因素的影響。在其他條件相同的情況下,四個核心因素對于利潤的敏感性分析如下:
簡言之,正如Vespucci Maritime分析師Lars Jensen所言,盡管美國總統特朗普對世界大部分地區發動了不可預測的“對等關稅”,這無疑擾亂了供應鏈,但只要紅海危機持續,將遠遠抵消特朗普2.0關稅的負面影響。
根據Alphaliner最新數據,在全球班輪公司運力100強中,馬士基全球排名第2,運營741艘,其中自有船舶341艘、租入船舶400艘,總艙位達到461.2萬TEU。此外,馬士基還持有49艘新造船訂單,總計66.6萬TE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