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貨膨脹壓力導致第三季度全球貨運緊縮
西方經濟大倒退為背景的大宗商品價格、利率和通脹飆升的全球經濟環境惡化的前提下,全球干散貨貿易流動的可能在第三季度面臨巨大阻力。
需求破壞全球各國央行采取的包括加息在內的激進貨幣政策,在近期內對全球大宗商品需求和運費構成壓力。由于大宗商品價格的波動和上漲,這正迫使市場參與者普遍推遲采購和運送更大規模的貨物,從而導致航運需求逐漸低迷。
船舶供應不平衡各個地區的船舶供應都受到燃油價格高企和港口擁堵緩解的影響。有船東表示:“去年的低效率已不再適用于當前市場,供求關系更為直接。”
不斷上漲的燃油價格也迫使更多的船東期望更短的船期。
航運消息人士指出,第二季度從太平洋地區到南美東海岸的巴拿馬型壓載船供應減少,用于向遠東地區運送糧食。“由于高昂的燃油價格,(修復ECSA谷物貨物的)壓載成本過高,而且來自印度洋的壓載船只也減少了,”新加坡一家船舶運營商表示。這表明,長途航行的回報已大幅下降。這使得太平洋地區有了更多的貿易船只。
"燃料油成本高企正在影響裝船日期,但貨物仍需裝船,"一位澳洲船舶營運消息人士表示,暗示許多租船商推遲了裝船,并傾向于等待大宗商品和燃料油價格企穩后再轉運貨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