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10萬!中美港務費之戰開打!
據報道,中國與美國從10月14日開始,互相針對彼此船舶收取高額的特別港務費,但中國列出四大狀況可豁免繳納。據悉,目前已有美國船舶被收取逾170萬美元特別港務費。170萬美元,約合1210萬元人民幣,這是美國籍集裝箱船“馬特森威基基”號的德國船東為讓該船停靠上海港而被迫支付的費用。這筆費用數額巨大,也表明了中美兩國提高港口費用后所引發的混亂局面和高昂成本。
這艘4870標準箱的集裝箱船不算特別大,凈噸位為30224噸。中國對停靠中國港口的美國相關噸位收取每凈噸56美元的費用,這是對華盛頓當天對中國噸位征收每噸50美元費用的針鋒相對之舉。該船很快將橫跨太平洋返回長灘港。
中國海事局(MSA)正在船舶首次停靠中國港口時收取費用,并通過中國“單一窗口”平臺提交新的與美國有關聯的船舶信息報告表,對船舶的所有權、船旗和運營細節進行交叉核對。
中國決定對中國建造的船舶免征新費用,這大大減少了需繳納新港口停靠費的船只數量,但中國新費用規定中有關美國所有權的模糊條款卻成了棘手問題,這已導致一些航運公司董事會中的美國董事放棄職務。
中國將目標鎖定在那些擁有實體中美國人士持有25%或以上股權、投票權或董事會席位的船只。
“這可能會讓一些主要油輪運營商陷入困境,其中許多公司在美國的證券交易所上市。”聯合船舶經紀公司在一份周報中警告稱,新出臺的中國費用可能會在未來數月對貿易模式、船隊部署以及油輪收益產生重大影響。
希臘經紀商Xclusiv Shipbrokers的研究人員表示,華盛頓和北京之間針鋒相對的港口費用對等措施,使兩國經濟陷入“螺旋式海上征稅,有可能扭曲全球貨運流量”。
Xclusiv在其最新周報中指出:“航運已從全球貿易的中立通道轉變為國家治理的直接工具。對于船東和租船人而言,駕馭這一新的監管戰場可能很快就會像穿越任何海洋一樣復雜且代價高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