運價混亂!美西已跌至4600美元!
大型貨運代理公司的高層近期指出,當前市場運價因華中地區船舶過剩,本周已跌至4600至4800美元的低位,而華南地區得益于電商貨物的支撐,運價仍維持在6000美元左右。歐洲航線的運價也顯著下滑,目前徘徊在6500至7500美元之間,整體運價市場呈現混亂且持續下滑的趨勢。
據行業專家分析,當前市場運價極具靈活性和即時性,一旦收貨情況不佳,船公司會迅速調整運價。傳統上長約價與現貨價之間的1:4配比模式已被打破,現多采用1:1的計價方式,導致實際收費水平大幅下降。
隨著新造船舶的不斷交付使用,市場運價被形容為“沒有最低,只有更低”,持續向下調整。部分航班甚至推出特價以吸引貨量,但即便如此,航班裝載率也僅維持在八至九成之間。值得注意的是,與疫情前相比,盡管裝載率相似,但當前運價仍遠高于成本價近兩倍,船公司正通過艙位調控和不斷嘗試提價策略來保持高運費水平。
此外,加拿大鐵路工會罷工的陰影也籠罩在貨運市場之上。為避免沖突,鐵路公司提前采取了預防性措施,于加拿大時間22日凌晨正式停止運作。雖然目前尚未直接觀察到運價因此受到顯著影響,但業內人士警告稱,若停工或罷工時間延長至四天以上,預計將對運價產生明顯沖擊。
在罷工行動引發廣泛關注的背景下,各大班輪公司已提前布局,采取了一系列應急措施以減輕對客戶業務的潛在影響。
赫伯羅特公司率先宣布了針對進口至北美貨物的特別安排。對于已在水上運輸、目的地為加拿大港口但需在美國內陸交貨的集裝箱,赫伯羅特將向每份提單收取350美元的額外轉運費。此外,公司還積極建議客戶探索加拿大境內的其他卡車運輸方案,以分散物流風險。同時,赫伯羅特鼓勵出口商考慮將美國港口作為裝貨點,作為預防罷工影響的策略之一。
另一航運巨頭達飛輪船(CMA CGM)也發布了詳盡的應對通知,明確了多項關鍵措施。其中,包括可能將原本計劃停靠加拿大港口的船只改道至美國港口,以減少因罷工造成的延誤。同時,該公司還決定在其全球網絡中實施聯運貨物禁運政策,特別是針對危險品和溫控集裝箱,以確保運輸安全及效率。
值得注意的是,加拿大鐵路系統在集裝箱運輸中扮演著舉足輕重的角色。以溫哥華港為例,該港口約三分之二的貨運量依賴于鐵路運輸。因此,溫哥華港方面已明確表示,任何罷工行動都將對港口的正常運營造成“重大”影響,凸顯鐵路系統對于加拿大物流鏈的重要性。